首页 > 技术资料 > 六层板散热过孔阵列设计要点与优化策略

六层板散热过孔阵列设计要点与优化策略

  • 2025-05-28 10:42:00
  • 浏览量:108

一、散热过孔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散热过孔,顾名思义,是为实现热量散发而设计的过孔。在六层板结构中,其犹如一个个微小的 “散热通道”,能够将内部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部环境或大面积的散热区域,从而降低电路板关键部位的温度,确保电子元件的稳定运行。尤其是在大功率芯片、高密度集成区域等容易产生热量的部位,合理布置散热过孔阵列能够有效缓解热堆积问题,延长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6层15.jpg

二、六层板散热过孔阵列布置原则

 

  1. 合理的过孔间距

过孔间距是影响散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孔间距过大,会导致热量在局部区域无法及时散发,形成热岛效应;而过孔间距过小,则可能增加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一般建议过孔间距在 1 - 3 倍过孔直径范围内进行优化选择。例如,对于直径为 0.3mm 的过孔,间距可设置在 0.3 - 0.9mm 之间,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来确定最佳间距,以在散热效果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2. 优化的过孔阵列形状

常见的散热过孔阵列形状有正方形阵列、矩形阵列、三角形阵列等。正方形阵列具有规则对称的布局,便于设计和制造,且在各个方向上的散热性能较为均匀;矩形阵列可在特定方向上提供更好的散热路径,适合针对特定方向热流进行优化;三角形阵列则能更有效地覆盖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热源区域,提高散热效率。应根据实际热源形状和散热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过孔阵列形状。

  3. 过孔尺寸与数量的确定

过孔尺寸包括钻径和焊盘尺寸。较大的钻径有利于热量的传导,但也会增加过孔占用面积和制造成本。焊盘尺寸则需要保证过孔与周围走线的可靠连接,同时避免过多占用布线空间。一般来说,钻径可选择在 0.2 - 0.5mm 之间,焊盘尺寸为钻径的 2 - 3 倍。过孔数量则应根据热源功率和散热要求进行计算确定,既要保证足够的散热能力,又不能过度增加过孔数量而影响电路板的其他性能,如信号完整性等。

 

三、散热过孔阵列设计的仿真与优化

 

借助专业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仿真软件,如 Ansys SIwave、Cadence 等,可以对 PBC 六层板的散热过孔阵列设计进行详细的热仿真分析。通过建立准确的电路板模型,包括热源参数、材料热导率、过孔特性等,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情况,直观地评估散热过孔阵列设计的合理性。根据仿真结果,对过孔间距、阵列形状、尺寸和数量等参数进行调整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例如,通过仿真发现某热源区域温度过高,可适当增加该区域散热过孔的数量或减小过孔间距,然后再次进行仿真验证,直至温度分布满足设计要求。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