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提高PCB可靠性的制造设计
现代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使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在这些要求下,电路板必须长期稳定工作。如果PCB设计不合理,制造中出现偏差或材料选型不当,就容易导致各种可靠性问题。比如电路中断、元件脱落、铜皮起翘、短路、开路、热失效等。
这些问题一旦在现场出现,可能造成系统崩溃、设备停工甚至安全事故。不但维修成本高,而且会影响品牌信誉。所以,为了降低后期风险,必须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制造中的可靠性要求。
PCB的可靠性问题往往来源于几个关键因素。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技术根源。
在焊接或运行过程中,电路板会经历反复的加热和冷却。材料热胀冷缩不一致,会引起应力积累,进而导致焊点断裂、铜箔脱落或孔壁开裂。
在潮湿、高压或高密度的条件下,电压差会导致导电路径沿着玻纤或树脂间隙形成。这种过程称为CAF(Conductive Anodic Filament),会导致短路或电气性能下降。
如果清洁不彻底,焊接或蚀刻残留的离子杂质会在潮湿环境下吸湿,形成微电流路径,导致腐蚀或电化学迁移。
如果钻孔过程中孔壁不光滑,电镀不均匀,就可能在热循环中形成裂纹,导致导通中断。盲孔和埋孔尤其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板材的耐热性能、热膨胀系数、玻璃转化温度(Tg)等如果选得不合理,可能导致分层、翘曲或过早老化。
所以,可靠性的关键不在于后期修补,而在于前期从设计到制造全流程的控制。下面我们逐项分析,设计阶段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可靠性。
材料决定了PCB在高温、高湿、高压环境下的表现。为了保证稳定性,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Tg值建议选择170°C以上,避免分层和热变形。
CTI等级需满足应用电压要求,避免电击穿。
低吸水率树脂系统更适用于高湿环境。
尽量选用与铜热膨胀系数接近的绝缘材料,减少热应力。
材料选择不应只关注成本,而要结合应用场景做出平衡。
多层板的堆叠结构影响应力分布、信号完整性和热管理。常见的优化方式有:
保持对称结构,防止热变形。
电源层和地层靠近信号层,提升EMC性能。
内层铜厚应一致,减少热不均引起的翘曲。
对于高密度区域可增加树脂含量,缓冲应力。
层压结构不合理很容易引起后续制造中的翘板或分层。
局部过热容易引起焊点失效、PCB变形。设计时应注意:
热源器件下方加铜皮,连接到散热通孔或铜柱。
高功率路径加宽走线并增加多点过孔,减少电阻。
不要让高热区域集中,应均匀分布热量。
若使用盲孔或埋孔,需控制其尺寸和数量,避免层间应力集中。
过孔过多或集中在一个区域,可能会形成机械弱点。
可靠性不是看功能走通就可以。线型设计不当会形成应力集中点,特别是在回流焊或热循环过程中。以下建议可以降低风险:
走线转角使用45度或弧形,不要直角。
大面积焊盘不要浮空,中间加定位孔或铜线连接。
走线不要压在过孔上,也不要过度拉长。
对于高电流线要加宽,并避免细长蛇形路径。
这样做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和热断裂。
孔的可靠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建议如下:
常规通孔最小孔径不小于0.3mm,镀铜厚度≥25μm。
高密度布线中建议使用激光钻孔,并做孔壁强化处理。
插件孔要控制钻头磨损,防止毛刺或偏位。
要求厂家提供孔板截面照片,用于评估镀层均匀性。
可靠性低的孔往往是电气故障的首因。
清洁程度影响长期使用效果。为此建议:
使用无卤焊料或低残留助焊剂。
表面处理选择耐腐蚀性高的方法,如化金或OSP。
设计中避免使用盲区和死角,方便清洗。
要求厂商提供离子清洁度测试报告。
干净的板子才能保证长寿命。
除了设计阶段,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同样关键。以下是制造过程中常见的控制方法。
电镀孔是PCB中最脆弱的结构之一,必须确保孔壁连续性。好的电镀工艺包括:
高速搅拌电镀液,保证铜沉积均匀。
定期更换药水,避免杂质积累。
控制温度、电流密度在稳定范围内。
多层板的压合要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压合温度曲线,防止树脂过早流动或碳化。
使用真空层压机,避免气泡。
对于不同厚度区域进行差厚补偿处理。
好的层压是可靠性的基础。
制造完成后要通过一系列测试确保产品可靠:
进行100%飞针测试,确认无开短路。
高温老化实验(如125°C×72小时)检查热可靠性。
离子残留测试(如ROSE测试)评估清洁程度。
热循环测试,模拟环境变化下的焊点强度。
每一种测试都能帮助提前发现潜在故障。
PCB可靠性不是靠某一个步骤决定的,而是设计、材料、制造和测试全过程的结果。从原理上讲,可靠性问题大多来源于热、电、化学、机械应力等交互作用。在这种复杂条件下,如果忽略了某一环节,就可能为后期埋下隐患。
所以,设计工程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熟悉材料性能,选择适合的板材和铜厚。
优化走线结构和层压方式,避免应力集中。
控制孔径、孔距、热管理方式,保证均衡分布。
提前考虑可制造性,让设计与工艺协同。
主动与PCB制造厂沟通,了解其工艺能力和限制。
只有在设计初期就注重这些问题,才能确保产品在批量生产后仍然保持稳定。可靠性不是做出来的,是设计出来的。
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