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软件中如何进行完整性DRC校验,有哪些常见错误可自动检查?
DRC(设计规则检查)是 PCB 设计流程中确保设计符合生产工艺和电气性能要求的关键环节。通过软件自动检查,能够在 PCB 交付制造前发现潜在错误,避免因设计问题导致板厂拒单、生产报废或电路功能失效。对于新手而言,掌握 DRC 校验的方法和常见错误类型,是提升设计可靠性的基础。
在 PCB 设计中,即使工程师在布局布线时格外谨慎,也难免因疏忽或对工艺理解不足导致设计缺陷。DRC 作为 “自动质检工具”,依据预设的设计规则(如线宽、间距、过孔尺寸等)对 PCB 文件进行全面扫描,将隐藏的错误显性化。
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障生产可行性,确保设计符合 PCB 制造商的工艺能力(如最小线宽、最小过孔孔径),避免因设计超出生产极限而被板厂退回;二是提升电气可靠性,通过检查短路、开路、阻抗不匹配等问题,减少电路调试阶段的故障;三是降低成本损失,据行业数据,设计阶段修正错误的成本仅为生产阶段的 1/10,DRC 能将大量错误拦截在投产前。
PCB 软件的 DRC 功能可覆盖从电气性能到生产工艺的多类检查项,主要包括:
线宽相关:检测走线宽度是否小于最小允许值(如电源走线过窄导致载流不足)、是否大于最大限制(如细信号线过宽造成空间浪费)。
间距相关:检查不同网络的导线、焊盘、过孔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最小间距要求,避免因间距过小导致生产时短路(如相邻焊盘间距小于 0.1mm,蚀刻后可能粘连)。
过孔与焊盘:验证过孔孔径是否符合工艺(如机械钻孔最小孔径 0.2mm)、焊盘大小是否与元器件引脚匹配、过孔与焊盘的距离是否合规。
覆铜检查:检测覆铜是否与导线 / 焊盘连接不良(如覆铜未与地网络连接)、覆铜是否存在孤岛(无电气连接的孤立铜箔)、覆铜与其他网络的间距是否足够。
丝印与阻焊:检查丝印是否覆盖焊盘(导致焊接困难)、阻焊层是否遗漏(暴露的铜箔易氧化)、丝印线宽是否过细(生产后无法清晰显示)。
电气连接:验证网络是否存在开路(未布线完成)、短路(不同网络意外连接)、未连接的元器件引脚等问题。
机械尺寸:检测 PCB 板框是否闭合、元器件是否超出板框范围、安装孔位置是否与机械结构冲突等。
DRC 自动检测的常见错误多与生产工艺和电气性能直接相关,典型案例包括:
焊盘短路:两个不同网络的焊盘间距过小(如 0.08mm),超出板厂的蚀刻精度(通常要求≥0.1mm),DRC 会提示 “Pad to Pad Clearance Violation”。此类错误在贴片元件密集区域(如 QFP 封装周围)易发生,生产后会导致元器件引脚短路,电路无法工作。
过孔间距过小:过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工艺值(如 0.15mm),钻孔时可能因钻头偏移导致孔壁相连,形成短路。DRC 会标记 “Via to Via Clearance Violation”,尤其在多层板的过孔密集区需重点关注。
线宽不足:电源走线宽度仅 0.1mm,而电路实际需要承载 1A 电流(对应最小线宽 0.3mm),DRC 会触发 “Width Constraint Violation”。此类错误会导致 PCB 工作时走线过热,甚至烧毁。
覆铜孤岛:地平面覆铜时因布线阻挡形成孤立的铜块(未与任何网络连接),DRC 会提示 “Isolated Copper”。孤岛不仅浪费 PCB 空间,还可能在高频电路中成为干扰源。
丝印覆盖焊盘:丝印线(如元器件位号)与焊盘重叠,DRC 检测到 “Silkscreen to Solder Mask Clearance Violation”。这会导致焊接时焊锡无法附着在被覆盖的焊盘区域,形成虚焊。
以 Altium Designer 为例,设置 DRC 规则需结合设计需求和板厂工艺能力,步骤如下:
进入规则设置界面:在 PCB 编辑界面,点击菜单栏 “Design”→“Rules”,打开 “PCB Rules and Constraints Editor” 窗口。
配置核心规则:
线宽(Width):在 “Electrical”→“Width” 中,点击 “New Rule” 创建规则,设置 “Minimum”“Maximum”“Preferred” 值(如电源网络设为 0.3-0.5mm,信号网络设为 0.12-0.2mm),并指定适用网络(如 “Net Class=Power”)。
间距(Clearance):在 “Electrical”→“Clearance” 中,设置不同对象间的最小间距(如导线与焊盘间距≥0.1mm,不同网络间距≥0.15mm),可按网络类型(如模拟地与数字地间距放大至 0.2mm)创建细分规则。
过孔(Via):在 “Manufacturing”→“Via Size” 中,设置过孔最小孔径(如 0.2mm)和最小焊盘直径(如 0.4mm)。
焊盘(Pad):在 “Manufacturing”→“Pad Size” 中,定义焊盘的最小尺寸(如贴片焊盘最小长度 0.6mm)。
丝印(Silkscreen):在 “Manufacturing”→“Silkscreen Clearance” 中,设置丝印与焊盘的最小距离(如 0.1mm)。
规则优先级设置:当多个规则对同一对象生效时(如某网络同时属于 “Power” 和 “High Speed” 类),可在规则列表中通过 “Priority” 调整优先级(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确保关键规则优先生效。
保存规则:点击 “OK” 保存设置,规则将应用于后续的 DRC 检查。
启动检查:在 Altium 中点击菜单栏 “Tools”→“Design Rule Check”,在弹出窗口中勾选需要检查的规则类别(建议全选),点击 “Run Design Rule Check”。
查看报告:检查完成后,软件自动生成 “DRC Report” 窗口,按错误类型分类显示(如 “Clearance”“Width”),点击错误项可在 PCB 视图中高亮定位。
批量导出报告:将 DRC 报告导出为 HTML 或 TXT 格式,便于团队共享和记录修正过程。
优先处理致命错误:先修复短路、开路、线宽不足等影响电气性能的错误,再处理丝印偏移等次要问题。
利用过滤功能定位:在 PCB 界面点击 “Panels”→“Messages”,通过 “Filter” 筛选特定类型错误(如只显示 “Clearance” 错误),集中处理。
结合设计意图修正:若 DRC 提示 “过孔间距过小”,但实际为高速信号的接地过孔组(允许密集排列),可在规则中为该网络创建例外规则,避免误判。
修正后二次检查:每轮修正后重新运行 DRC,直至所有错误清零(允许少量因特殊需求设置的 “豁免项”,需标注原因)。
DRC 校验是 PCB 设计 “防错机制” 的核心,通过软件自动检查,能高效识别线宽不足、间距过小、焊盘短路等常见错误。对于新手而言,应养成 “布局后小检查,布线后全检查,交付前终检查” 的习惯,将 DRC 贯穿设计全流程。
需注意的是,DRC 规则并非一成不变,需根据板厂工艺(如最小线宽、过孔能力)和产品需求(如电源电流、信号频率)动态调整。开发前期的反复 DRC 检查,不仅能避免因设计问题被板厂拒单,更能从源头减少电路调试阶段的故障,是实现 “一次设计成功” 的关键保障。
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