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料 > 如何避免PCB设计中的飞线和暂时性连线?

如何避免PCB设计中的飞线和暂时性连线?

  • 2025-07-31 14:33:00
  • 浏览量:8

在 PCB 设计中,飞线(Air Wire)和暂时性连线(Temporary Connection)是两种特殊的连接形式。飞线通常指设计软件中显示的未布线网络的虚拟连接线,用于指示电气连接关系;而暂时性连线则是设计过程中为测试或临时调试添加的物理导线(如手工焊接的跨接线)。虽然飞线是设计工具的辅助功能,但过多未处理的飞线或依赖暂时性连线,会暴露设计的不完整性,增加生产和调试风险。

QQ20250731-110518.png

飞线作为调试手段的利弊

飞线在 PCB 设计软件中是一把 “双刃剑”:

  • 利:作为未布线网络的视觉提示,飞线能帮助设计者快速识别未完成的连接,在布局和布线阶段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复杂电路中,飞线的颜色和走向可直观区分电源、接地和信号网络,辅助规划布线路径。

  • 弊:若设计完成后仍存在大量飞线(未布线网络),说明电路存在连接缺失,直接导致 PCB 功能失效;而生产中出现的暂时性连线(如手工飞线),则会破坏 PCB 的结构完整性,增加接触不良、可靠性下降的风险,尤其在振动、高温环境中,故障概率极高。

因此,飞线应被视为 “待解决的问题” 而非 “可接受的状态”,设计目标是通过规范流程消除所有飞线,杜绝生产中的暂时性连线。


飞线出现原因:布线失败或工程改动

飞线(未布线网络)的残留和暂时性连线的产生,本质上是设计流程存在漏洞的体现,主要原因包括:

布线失败导致飞线残留

  • 自动布线局限:Autorouter(自动布线器)在密集布局区域(如 BGA 底部、密脚连接器)可能因规则冲突(如线宽、间距限制)无法完成布线,留下飞线。例如,0.5mm 间距的 QFP 封装,若周边元件密集,自动布线可能对其中 2-3 根引脚放弃布线,形成飞线。

  • 手动布线疏忽:设计者在手动布线时,可能遗漏部分网络(如次要的 GPIO 信号),或因路径规划不合理导致某段布线被其他导线阻断,形成飞线。

工程改动引发临时连线

  • 设计迭代不彻底:工程变更(ECN)时,若仅修改原理图而未同步更新 PCB 布线,会导致新增加的网络无布线,不得不通过飞线临时连接。例如,新增一个传感器接口,原理图更新后未在 PCB 中布线,调试时只能手工飞线连接。

  • 测试需求的过度妥协:为验证某一功能,设计者可能在 PCB 上预留未布线的测试点,通过飞线临时连接进行调试,但后续未将调试结果固化到正式布线中,导致量产时仍依赖飞线。

规则冲突与设计缺陷

  • DRC 规则设置不当:若最小线宽、间距等规则设置过严(超出制造能力),布线时会频繁触发规则冲突,导致部分网络无法布线,形成飞线。例如,设置 0.1mm 线宽和 0.1mm 间距,但 PCB 制造商的最小工艺能力为 0.12mm,布线时必然出现大量飞线。

  • 封装错误:元器件封装的引脚定义与原理图不符(如引脚序号颠倒),会导致布线完成后仍存在飞线(实际连接错误),不得不通过临时连线纠正。


避免方法:严格 DRC、提前布线规划

消除飞线和暂时性连线的核心是 “预防为主”,通过设计流程的规范化,从源头减少问题:

严格执行 DRC 检查

  • 预布线 DRC:在布线前,检查设计规则(线宽、间距、过孔等)是否与制造工艺匹配,避免因规则不合理导致布线失败。例如,与 PCB 厂商确认最小线宽为 0.12mm 后,将 DRC 规则中的线宽下限设为 0.12mm,而非 0.1mm。

  • 实时 DRC 校验:布线过程中开启 “实时 DRC” 功能(如 Altium Designer 的 “Online DRC”),当布线违反规则时(如线距过近),软件会立即提示,避免因局部违规导致整体布线中断,形成飞线。

  • 全流程 DRC 闭环:完成布线后,执行 “批量 DRC 检查”,确保所有网络均已布线,无悬空引脚(未连接的元器件引脚),并导出 DRC 报告存档,作为设计完整性的证明。

提前进行布线规划

  • 模块化布局:按功能分区布局(如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接口模块),使同一功能的元器件集中摆放,缩短飞线长度,降低布线难度。例如,将 I2C 总线上的所有器件靠近放置,飞线会集中在小范围内,便于一次性完成布线。

  • 优先处理关键网络:先完成电源、接地和高速信号网络的布线,这些网络通常飞线较长、影响范围广,提前解决可避免后期布线受阻。例如,电源网络飞线若横跨整个 PCB,可先通过敷铜或宽导线完成连接,再处理其他信号飞线。

  • 预留布线通道:布局时在元器件之间预留至少 2-3 条布线通道(宽度≥2 倍线宽 + 间距),避免密集布局导致 “无布线空间”,减少飞线残留。例如,BGA 封装底部预留 “十字形” 布线通道,便于引脚引出,避免飞线堆积。

6层1.jpg

软件工具:DRC 限制悬空连线

PCB 设计软件提供了多种工具限制悬空连线(飞线)的产生,以 Altium Designer 为例:

  1. 设置网络布线完成度规则:

    • 进入 “Design”→“Rules”→“Electrical”→“Unrouted Nets”;

    • 勾选 “Report Unrouted Nets”,设置允许未布线的最大网络数量(通常设为 0),强制设计完成后无任何飞线。

  1. 悬空引脚检查:

    • 点击 “Tools”→“ERC”(电气规则检查),在 “Options” 中勾选 “Unconnected Pins”;

    • 检查结果会列出所有未连接的元器件引脚(如芯片的空置引脚未接地或悬空),根据 datasheet 处理(接地、接电源或悬空),避免因引脚未定义导致的飞线。

  1. 自动布线策略优化:

    • 对于自动布线残留的飞线,进入 “Autorouter”→“Settings”,调整布线策略:

      • 增加 “Via Count”(过孔数量)上限,允许自动布线通过跨层解决拥堵;

      • 降低 “Routing Effort”(布线力度)至 “High”,延长计算时间以提高完成率;

    • 自动布线后,手动处理剩余飞线,避免依赖自动布线的不完整性。

  1. 封装库校验工具:

    • 使用 “Library”→“Component Check” 验证封装引脚与原理图符号的一致性,避免因封装错误(如引脚序号颠倒)导致布线后仍存在飞线。


实例演示:手动线路与避免方案对比

以某 51 单片机最小系统为例,对比两种设计方案:

问题方案(存在飞线和临时连线)

  • 设计缺陷:复位电路的电阻与单片机复位引脚之间未布线(存在飞线),设计人员未检查 DRC 报告,直接交付生产。

  • 生产后果:PCB 焊接后发现复位功能失效,调试时通过手工飞线连接电阻与引脚,虽然临时解决问题,但飞线在振动环境中易脱落,且不符合量产标准。

优化方案(消除飞线)

  • 避免措施:

    • 布线前通过模块化布局,将复位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紧邻单片机复位引脚放置,飞线长度≤5mm;

    • 开启实时 DRC,确保电阻焊盘与引脚焊盘之间的布线(线宽 0.2mm,间距 0.2mm)符合规则;

    • 完成布线后运行 DRC 检查,确认 “Unrouted Nets” 数量为 0,无悬空引脚。

  • 效果:PCB 生产后无需任何临时连线,复位功能一次测试通过,可靠性显著提升。


完善设计才是根本

飞线和暂时性连线的本质是设计不完整或不规范的体现,避免它们的核心在于 “从源头完善设计”:

  • 严格执行 DRC 规则,确保设计符合制造工艺,消除布线障碍;

  • 重视布局规划,通过模块化、通道预留等策略降低布线难度,减少飞线产生;

  • 利用软件工具的检查功能,在设计阶段识别并处理所有未连接网络,拒绝将问题遗留到生产环节。


记住,优秀的 PCB 设计应是 “无飞线、无临时连线” 的完整作品,设计流程的每一步都应朝着 “一次性布线完成、功能一次验证通过” 的目标推进,这既是对设计质量的要求,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