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料 > 热管理秘诀:内层铜厚度如何影响PCB散热

热管理秘诀:内层铜厚度如何影响PCB散热

  • 2025-07-31 15:02:00
  • 浏览量:10

在印刷电路板 (PCB) 设计领域,热量管理是一项严峻的挑战。随着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有效的 PCB 热管理对于确保可靠性和防止故障至关重要。内层散热中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因素是铜厚度的作用。那么,铜的厚度和温度如何相互作用来影响PCB的散热呢?简而言之,PCB 内部结构中较厚的铜层可以显着改善热量传播并降低热点温度,而较薄的铜层可能难以处理高功率应用。在本博客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探讨铜厚度的影响,并分享使用热通孔和其他 PCB 冷却技术来优化性能的实用技巧。

 

为什么 PCB 热管理很重要

热量是电子元件的大敌。温度过高会降低性能、导致组件故障并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在电源、汽车电子和 LED 系统等大功率应用中,热量管理更为重要。PCB 热管理不善会导致热应力、翘曲,甚至系统完全关闭。这就是为什么了解热量如何通过 PCB(尤其是通过其内层)对工程师和设计师至关重要。


多层PCB的内层通常在散热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外层通常暴露在空气或散热器中,但内层依靠铜厚度等材料特性将热量从关键部件中传递出去。让我们探讨一下内层散热的工作原理以及为什么铜厚度会改变游戏规则。

多层 PCB 的横截面突出显示内部铜层以进行散热

 

PCB 散热科学

PCB 中的散热通过三种主要机制发生: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即通过材料传递热量,是 PCB 设计中的主要方法。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热体,导热系数约为 401 W/m·K,是在电路板上散热的首选材料。


在多层 PCB 中,内部铜层充当散热器。当组件产生热量时,它通过传导穿过铜层,然后通过对流(空气冷却)或辐射消散到环境中。该过程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内层中铜的厚度。较厚的铜为热量传播提供了更大的横截面积,从而降低了热阻并改善了整体内层散热。


例如,对于低功率电路来说,1 盎司/英尺2(约 35 微米)的标准铜厚度可能就足够了。然而,在高功率设计中,根据电力电子的典型热仿真,使用 2 oz/ft2 (70 微米) 甚至 3 oz/ft2 (105 微米) 可以在重负载下将温升降低多达 10-20°C。

 

铜厚度如何影响温度

铜厚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很简单:较厚的铜层会降低 PCB 的热阻,使热量更均匀地传播并防止局部热点。热阻以°C/W为单位,表示给定功耗的温度升高程度。较低的热阻意味着更好的散热。


考虑一个功率 IC 耗散 5 瓦热量的场景。对于 1 盎司/英尺 2 的铜层,温升可能比环境高出 50°C 左右,具体取决于电路板布局和气流。通过将内层铜增加到 2 盎司/英尺2,由于更好的热量扩散,温升可以降至 30-35°C。这种减少对于防止热故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用于额外冷却解决方案的空间有限的紧凑设计中。


然而,较厚的铜并不总是答案。它增加了制造成本,并可能使精细迹线的蚀刻过程复杂化。此外,超过一定厚度(通常为 3-4 盎司/英尺2),由于介电材料特性或电路板尺寸等其他限制因素,进一步增加铜的好处会减弱。在决定 PCB 热管理的铜厚度时,平衡成本和性能是关键。

显示 PCB 设计中随着铜厚度增加而降低的温升图

 

内层在多层 PCB 中的作用

在多层 PCB 中,内层通常专用于电源层或接地层。这些平面由连续铜制成,为热量传播提供了大面积。与外层的信号走线狭窄且碎片化不同,当设计具有足够的铜厚度时,内层可以充当有效的散热器。


例如,具有 4 oz/ft2 内部铜平面的 2 层 PCB 可以比具有 1 oz/ft2 铜的类似电路板处理更多的热量。内层将热量分布到整个整体,降低了大功率组件附近局部过热的风险。这在电机控制电路或射频放大器等热量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应用中尤其重要。


一个实用的技巧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源层和接地层中的切口或分裂来最大化内层的铜面积。坚固、不间断的平面提供最低的热阻和最佳的内层散热。如果由于信号布线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分裂,请考虑添加热桥(跨分裂的小型铜连接)以保持热流。

 

使用热通孔增强散热

虽然铜厚度在热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 PCB 冷却的唯一工具。热通孔是另一种改善传热的强大技术,尤其是在多层板中。这些是将内铜层连接到外层或直接连接到散热器的小电镀孔,使热量垂直穿过电路板。


热通孔的工作原理是提供一条低电阻路径,让热量从内层逸出到表面,在那里热量可以通过对流或传导到散热器消散。为了获得最大效果,请将热通孔直接放置在功率晶体管或 IC 等发热组件下方。典型的设计可能使用直径为 0.3 毫米、间距为 1.2 毫米的过孔阵列,并填充铜以增强导热性。


将热通孔与较厚的内铜层相结合,形成强大的热管理系统。厚铜横向传播热量,而过孔将其垂直传递到可以消散的区域。研究表明,在高功率设计中添加热通孔可以将元件温度降低 10-15°C,具体取决于过孔密度和位置。

PCB 中用于增强散热的热通孔图

 


其他需要考虑的 PCB 冷却技术

除了铜厚度和热通孔之外,其他几种 PCB 冷却策略还可以补充您的热管理工作。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 元件放置:将大功率组件彼此远离放置,以避免集中的热区。将它们放置在电路板边缘附近或气流较好以实现自然对流的区域。

  • 散热器和导热垫:将散热器连接到关键组件上,并使用导热垫来改善到水槽的热传递。确保 PCB 布局允许正确安装这些冷却助剂。

  • 板材选择:选择导热系数较高的基板,例如用于 LED 照明等极端高温应用的金属芯 PCB (MCPCB)。标准 FR-4 的导热系数仅为 0.3 W/m·K,而铝背板可超过 2 W/m·K。

  • 气流优化:如果您的设备使用强制风冷(风扇),请设计 PCB 布局以与气流模式保持一致,确保热量被有效带走。

将这些技术与优化的铜厚度相结合,确保采用全面的 PCB 热管理方法。每种方法都解决散热的不同方面,创建平衡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考虑铜厚度进行设计的实用技巧

设计 PCB 以实现最佳散热需要仔细规划。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提示,可在考虑铜厚度和温度影响时为您提供指导:

  1. 及早评估电力需求:在原理图阶段识别高功率组件并估计其热量输出。在布局开始之前,使用此数据来确定内层铜厚度。

  2. 使用模拟工具:利用热仿真软件对PCB中的热流进行建模。这些工具可以根据铜厚度、过孔放置和材料选择预测温升,从而节省时间并减少昂贵的修改。

  3. 平衡成本和性能:虽然较厚的铜 (2-3 oz/ft2) 可以改善内层散热,但会增加生产成本。仅在必要时使用它,例如在靠近热源的电源平面中,并在其他地方选择标准厚度 (1 盎司/英尺2)。

  4. 与制造商合作:与您的 PCB 制造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了解他们在铜厚度和热通孔填充方面的能力和局限性。这可确保您的设计可制造,不会出现意外问题。

 

较厚铜层的挑战和局限性

虽然较厚的铜为 PCB 热管理提供了明显的好处,但它也需要权衡。了解这些挑战有助于做出明智的设计决策:

  • 制造复杂性:较厚的铜需要更长的蚀刻时间,并可能导致底切,影响迹线精度。这是具有严格公差的细间距设计的一个问题。

  • 成本增加:由于材料使用量和加工时间较长,PCB 的成本随着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大规模生产,这可能会影响整体项目预算。

  • 重量和尺寸:较厚的铜会增加电路板的重量,这在无人机或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或重量敏感应用中可能是一个问题。

  • 递减:超过某个点,如果其他因素(如气流或散热器附件)是限制因素,则额外的铜厚度对散热的改善微乎其微。

设计人员必须权衡这些限制和热优势,以创建具有成本效益和高效的 PCB 设计。

 

掌握PCB热管理

有效的PCB热管理是可靠电子设计的基石,内层散热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通过仔细选择合适的铜厚度、结合热通孔并应用互补的 PCB 冷却技术,您可以显着降低温升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铜厚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因素——较厚的铜会降低热阻并更有效地散热,但必须与成本和制造限制相平衡。


无论您是为大功率工业系统还是紧凑型消费电子产品进行设计,了解和优化内层铜厚度都是应对热挑战的秘密武器。借助本指南中分享的技巧和策略,您完全有能力创建能够承受苛刻应用的热效率 PCB 设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