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丝印工艺流程详解:从印刷到固化
一、丝印工艺流程的核心逻辑
PCB 丝印并非 “简单印刷 + 烘干”,而是包含 “前处理→丝网制作→油墨调配→印刷→预烘→固化→检测” 七大核心步骤的系统工程。每个步骤的参数偏差(如印刷压力过大导致字符模糊、固化温度不足导致附着力差)都会影响最终质量,PCB 厂家需按 “参数精准控制 + 过程监控” 的逻辑执行,确保丝印良率≥99%。
二、七大核心工艺流程分步解析
(一)步骤 1:前处理 —— 确保 PCB 表面清洁(基础前提)
目的:去除 PCB 表面的油污、粉尘、阻焊层残留,避免油墨附着力不足(油污会导致油墨与阻焊层 “分层”);
操作细节:
脱脂:用碱性脱脂剂(浓度 5%-8%,温度 40℃)超声清洗 5-8 分钟,去除油污(残留≤5mg/m²),可通过水膜测试验证(清洗后 PCB 表面水膜连续 30 秒不破裂);
除尘:用压缩空气(压力 0.2MPa,过滤精度 0.1μm)吹除表面粉尘,或用粘尘辊滚动除尘(粘尘辊需每小时清洁 1 次,避免二次污染);
干燥:用热风干燥箱(温度 60-80℃,时间 3-5 分钟)烘干表面水分,水分残留≤0.1%(水分会导致印刷时油墨起泡)。
常见问题:初学者易忽视脱脂时间,时间过短(<5 分钟)会导致油污残留,附着力测试时油墨脱落率>5%;时间过长(>10 分钟)会导致阻焊层变色(如绿色变为暗绿色)。
(二)步骤 2:丝网制作 —— 决定丝印精度
目的:制作带有丝印图案(字符、定位框)的丝网,作为油墨转移的 “模板”;
操作细节:
丝网选型:根据丝印精度选择目数 —— 普通精度(字符≥0.5mm)用 300-350 目尼龙丝网,高精度(字符≤0.3mm)用 400-500 目不锈钢丝网(不锈钢丝网张力更稳定,精度比尼龙高 20%);
感光胶涂布:在丝网表面涂布感光胶(厚度 10-20μm,高精度丝印需涂 2-3 层),涂布速度 50-100mm/s,确保胶层均匀(偏差≤±1μm);
曝光与显影:将丝印菲林(与 PCB 设计文件一致)贴在丝网上,用紫外线曝光(能量 80-120mJ/cm²,时间 10-20 秒),未曝光区域用显影液(1% 碳酸钠溶液)溶解,形成丝印图案(图案偏差≤0.03mm);
张力测试:丝网张力需控制在 25-30N/cm(用张力计测量),张力不足会导致印刷时丝网变形,字符偏移≥0.1mm。
关键标准:丝网图案的字符边缘无锯齿(放大 20 倍观察),开孔率≥90%(确保油墨顺利通过)。
(三)步骤 3:油墨调配 —— 适配印刷需求
目的:调整油墨的黏度、干燥速度,确保印刷时油墨均匀转移,无拉丝、无堆积;
操作细节:
基础调配:按油墨说明书比例加入稀释剂(如丙烯酸型油墨加 5%-8% 乙酸乙酯),用搅拌器(转速 500-800rpm)搅拌 5-10 分钟,黏度控制在 1500-2500cP(用旋转黏度计测量,25℃时)—— 黏度过高(>3000cP)会导致印刷字符缺笔画,过低(<1000cP)会导致字符模糊;
颜色调整:如需定制颜色(如橙色、银色),按比例加入色浆(色浆占比≤10%,过多会影响油墨附着力),搅拌均匀后进行色差测试(ΔE≤1,符合潘通色卡标准);
过滤:调配后的油墨需用 100-200 目滤网过滤,去除颗粒杂质(颗粒≥10μm 会堵塞丝网开孔,导致字符出现 “白点”)。
注意事项:油墨调配后需在 4 小时内使用(稀释剂易挥发,黏度会随时间升高),未用完的油墨需密封存储(25℃以下,保质期≤24 小时)。
(四)步骤 4:印刷 —— 核心执行环节
目的:将油墨通过丝网转移到 PCB 表面,形成清晰的丝印图案;
操作细节(以半自动丝印机为例):
PCB 定位:将 PCB 放在丝印机工作台上,用定位销(偏差≤0.02mm)或真空吸附固定,确保 PCB 与丝网对齐(对齐偏差≤0.03mm);
丝网对位:调整丝网高度(距离 PCB 表面 1-2mm,即 “网距”),网距过大(>3mm)会导致字符变形,过小(<0.5mm)会导致油墨粘连;
刮刀设置:刮刀材质为聚氨酯(硬度 60-70 Shore A),角度 45°-60°,压力 0.2-0.3MPa,印刷速度 50-100mm/s—— 压力过大(>0.4MPa)会导致丝网变形,字符笔画变粗;速度过快(>150mm/s)会导致油墨转移不充分,字符缺笔画;
脱网控制:印刷后丝网需快速脱离 PCB(脱网速度 100-150mm/s),避免油墨粘连导致字符边缘模糊。
质量检查:每印刷 10 块 PCB,抽样检查字符清晰度(无缺笔、无锯齿)、位置偏差(≤0.05mm),发现问题立即调整参数(如字符模糊需降低印刷速度,位置偏移需重新对位)。
(五)步骤 5:预烘 —— 去除油墨溶剂
目的:蒸发油墨中的溶剂(如乙酸乙酯、丙酮),使油墨从液态变为半固态,避免后续固化时出现气泡;
操作细节:
温度与时间:普通油墨(丙烯酸型)预烘温度 70-80℃,时间 15-20 分钟;高温油墨(环氧型)预烘温度 80-90℃,时间 20-30 分钟;
烘烤方式:采用热风循环烘箱,确保温度均匀(偏差≤±2℃),PCB 需分层摆放(层间距≥5mm),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油墨变色;
判断标准:预烘后的油墨用手指轻触无粘手,溶剂残留量≤1%(用称重法检测:预烘前后质量差≤1%)。
(六)步骤 6:固化 —— 实现油墨性能
目的:通过高温使油墨树脂交联固化,形成稳定的保护膜,发挥附着力、耐温性等性能;
操作细节:
固化参数(按油墨类型):
丙烯酸型油墨:120-130℃,时间 20-30 分钟;
环氧型油墨:150-160℃,时间 30-40 分钟;
聚酰亚胺型油墨:200-220℃,时间 40-60 分钟;
升温方式:分阶段升温(如从室温→80℃→120℃→150℃,每阶段 10 分钟),避免温度骤升导致油墨开裂;
性能验证:固化后抽样测试附着力(3M 胶带测试无脱落)、耐温性(260℃/10 秒无变色),不合格率>1% 时需调整固化温度或时间。
(七)步骤 7:检测 —— 确保丝印合格
全检项目:
外观检测:AOI 自动检测(识别率≥99.8%),检查字符缺笔、模糊、偏移(偏差>0.05mm 为不合格)、漏印;
附着力测试:每批次抽样 20 块 PCB,3M 胶带测试,脱落率>0 为不合格;
耐溶剂测试:抽样 5 块 PCB,75% 酒精擦拭 100 次,无褪色、无脱落;
不合格处理:轻微模糊(不影响识别)可通过打磨修复;严重缺陷(如漏印、偏移)需用脱墨剂(如碱性脱墨液)去除油墨后重新丝印(脱墨时间 10-15 分钟,避免损伤阻焊层)。
三、PCB 厂家的工艺流程管控建议
参数标准化:针对不同油墨、PCB 类型制定《丝印工艺参数表》(明确丝网目数、印刷压力、固化温度等),避免操作人员随意调整;
设备校准:丝印机每周校准定位精度(偏差≤0.02mm)、烘箱每月校准温度(偏差≤±1℃),确保设备精度;
人员培训:操作人员需掌握 “参数调整逻辑”(如字符模糊→降低印刷速度 / 调整黏度),而非仅按固定参数操作,提升问题处理能力。
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