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厂家分享阻焊层选型基础-一文搞懂
一、阻焊层材料选型的初学者痛点
对阻焊层初学者而言,材料选型常陷入 “看颜色选”“看价格选” 的误区,忽视材料性能与应用场景的匹配,导致后续出现可靠性问题(如高温下阻焊层脱落、湿热环境下绝缘失效)。PCB 厂家的选型逻辑是 “场景需求→性能参数→材料匹配”,初学者需先建立这一核心思维,避免盲目选型。
二、阻焊层材料的核心性能参数(初学者必学)
(一)耐温性参数:Tg 值与耐焊锡温度
Tg 值(玻璃化转变温度):
定义:阻焊层从硬脆状态变为柔软状态的温度,是判断阻焊层耐高温能力的关键;
初学者认知:Tg 值越高,阻焊层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越好,例如 Tg≥150℃的阻焊层可适配 60℃以下工作环境,Tg≥180℃可适配 100℃以上环境(如汽车引擎舱);
常见参数:消费电子 PCB 用阻焊层 Tg=150-170℃,汽车 PCB 用 Tg=180-200℃,工业控制 PCB 用 Tg=170-190℃。
耐焊锡温度:
要求:阻焊层需承受焊接时的高温(无铅焊接温度 240-260℃),通常要求 260℃下 10 秒无起泡、无脱落;
初学者注意:若焊接温度为 260℃,需选择耐焊锡温度≥280℃的阻焊层,预留安全余量,避免焊接时损坏。
(二)绝缘与耐环境参数
绝缘电阻:
标准:常态下≥10¹⁰Ω(500V DC),湿热环境(85℃、85% RH,1000 小时)后≥10⁹Ω;
应用影响:绝缘电阻不足会导致 PCB 漏电(如电源层与地层之间漏电),初学者需确保所选材料满足这一基础指标。
耐腐蚀性:
测试标准:中性盐雾测试(5% NaCl,40℃)48 小时后,阻焊层无腐蚀、无变色;
场景适配:户外 PCB(如物联网传感器)需选择耐盐雾 72 小时以上的阻焊层,避免雨水、盐分导致腐蚀。
(三)机械性能参数:附着力与硬度
附着力:
测试方法:3M 610 胶带 45° 角快速剥离(拉力 10N),阻焊层无脱落为合格;
关键影响:附着力差会导致阻焊层在组装或使用中脱落,暴露铜层,初学者需选择附着力≥0.8N/mm 的材料。
铅笔硬度:
标准:≥2H(用 2H 铅笔在阻焊层表面划擦,无明显划痕);
应用意义:硬度不足易导致 PCB 运输、组装时阻焊层被划伤,影响绝缘性能,消费电子 PCB 需至少 2H 硬度,工业 PCB 需 3H 以上。
三、按应用场景的阻焊层材料选型(初学者实操指南)
(一)消费电子 PCB(如手机、平板)
场景需求:成本低、工艺成熟、外观整洁,工作温度 - 20℃-60℃,无极端环境;
材料选型:液态感光绿油(型号如太阳油墨 PSR-4000),参数要求:
Tg=150-160℃,耐焊锡温度 280℃/10 秒;
绝缘电阻≥10¹⁰Ω,附着力≥0.8N/mm;
颜色:绿色(通用)或黑色(高端机型);
选型理由:成本仅 0.05-0.08 元 /cm²,适合批量生产,满足消费电子的基础性能需求。
(二)汽车电子 PCB(如车载导航、ECU)
场景需求:耐高温(-40℃-125℃)、耐振动、耐湿热,可靠性要求高;
材料选型:耐高温液态感光阻焊层(型号如阿克苏诺贝尔 777),参数要求:
Tg=180-200℃,耐焊锡温度 300℃/10 秒;
湿热环境(85℃/85% RH,1000 小时)后绝缘电阻≥10⁹Ω;
耐振动测试(10-2000Hz,20g,1000 小时)无脱落;
选型理由:能承受汽车引擎舱的高温和振动,避免长期使用中阻焊层失效。
(三)工业控制 PCB(如传感器、变频器)
场景需求:耐粉尘、耐油污、工作温度 - 30℃-100℃,绝缘性能稳定;
材料选型:耐化学腐蚀液态感光阻焊层(型号如凯美特 KM-6000),参数要求:
Tg=170-190℃,耐焊锡温度 290℃/10 秒;
耐油污测试(浸泡在机油中 24 小时)后附着力无下降;
铅笔硬度≥3H(防粉尘划伤);
选型理由:能抵御工业环境中的粉尘和油污,保持长期绝缘稳定。
四、PCB 厂家对初学者的选型建议
拒绝 “一刀切”:不要用消费电子的阻焊层材料适配汽车 PCB,性能不匹配会导致后期故障;
索要参数报告:向供应商索要阻焊层的 Tg 值、耐焊锡温度、绝缘电阻等测试报告,而非仅看产品名称;
小批量试用:选型初期先做 50-100 块 PCB 的小批量试用,测试实际性能(如焊接后附着力、高温下稳定性),再批量采购。
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