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与支持
您的位置: 帮助中心 > 制造工艺

PCB厚铜板铜厚与温升关系的仿真与实测对比

发布时间: 2025-05-26 11:27:57     查看数:
  • 一、仿真分析方法

     (一)仿真工具选择

    ANSYS SIwave 和 Icepak 是仿真厚铜板铜厚与温升关系的优秀工具组合。SIwave 可精确建模厚铜板几何结构、材料属性,Icepak 能模拟散热条件,两者无缝集成,提供准确仿真结果。Cadence Sigrity 和 Altium Designer 也具备一定仿真能力,但精度和功能稍逊。

     

     (二)模型建立要点

    1. 精确构建厚铜板模型:详细建模厚铜板各层,包括芯板、铜箔、过孔和绝缘层,准确设置铜厚、线宽、线距。例如,为 4oz(140μm)铜厚的厚铜板建模时,需确保铜箔厚度与实际一致。

    2. 设置材料属性:根据实际材料,设定各层热导率、电导率。铜的热导率约 380 - 400W/m·K,FR4 约 0.2 - 0.3W/m·K。

    3. 定义边界条件与载荷: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设置工作温度范围、散热方式(如自然对流、强迫风冷)、加载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例如,测试 100A 电流、40℃环境下的温升,需准确输入这些参数。

     

     (三)仿真结果评估

    仿真重点关注厚铜板温度分布、热点位置及温升值。热点温度过高可能影响性能和可靠性,温升过高会导致铜箔与基材分层。仿真可评估不同铜厚的载流能力,为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二、实际测试方法

     (一)测试样品制备

    根据仿真模型,制作多块不同铜厚(如 2oz、4oz、6oz)的厚铜板测试样品。确保制程符合设计要求,以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二)测试设备与环境搭建

    选用高精度温度测试设备,如红外热像仪,搭配数据采集系统。将测试样品置于稳定环境的测试平台,精确调控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以模拟实际工作条件。

     

     (三)测试过程与数据记录

    通入设定电流,实时监测厚铜板温度变化,记录稳定时的温度分布和热点温度。例如,测试 100A 电流下的温升,记录通电 30 分钟后的温度数据,作为稳态温升结果。

     

     三、对比分析

     (一)仿真与实际测试结果对比

    对比仿真与实际测试的温升结果,发现趋势一致,但存在偏差。例如,4oz 铜厚厚铜板在 100A 电流下的仿真温升为 25℃,实际测试为 30℃,偏差约 16.7%。此偏差源于仿真模型简化、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的假设与实际差异。

     

     (二)偏差原因分析

    1. 模型简化与假设:仿真中厚铜板结构简化、材料属性均质化处理,与实际复杂结构和非均匀材料属性有差异。

    2. 材料属性与工艺差异:实际材料的热导率、电导率受工艺影响,与理论值不同。例如,电镀工艺会影响铜箔表面粗糙度,进而影响热传导。

    3. 测试误差与环境因素:测试设备精度、环境条件控制精度等也会影响结果。例如,温度测试设备的精度通常为 ±0.5℃ - ±1℃,可能带来一定误差。

     

     (三)优化建议

    1. 优化仿真模型:细化模型,精准定义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例如,在 SIwave 中细化铜箔与基材界面模型,考虑界面热阻。

    2. 改进测试方法:提升测试精度,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例如,采用更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优化测试环境的温湿度和气流速度控制。

    3. 设计裕量与验证:设计时预留裕量,仿真与实际测试后验证和优化。例如,根据仿真结果预留 10% - 20% 的温升裕量,通过测试验证后调整设计。




  • 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关于当前回答您是否有其他疑问或建议?
    400-613-0088 80017225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开·云app网-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