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料 > PCB冷却:从被动到主动的全方位散热方案

PCB冷却:从被动到主动的全方位散热方案

  • 2025-09-05 15:49:00
  • 浏览量:21
一、PCB 冷却的分类与适用场景

PCB 冷却技术根据是否依赖外部动力,可分为被动冷却与主动冷却两大类,不同方案的适用场景差异显著,需根据发热功率、空间限制、成本需求合理选择。被动冷却(Passive Cooling)无需额外能耗,依靠热量自然传导、辐射与对流散热,适用于低功率 PCB(发热功率 <10W),如智能家居设备、小型传感器。常见的被动冷却方案包括散热片、导热垫、PCB 铜皮优化等 —— 例如,智能手环的 PCB 仅需通过增大铜皮面积,配合外壳的塑料材质自然散热,即可满足需求。主动冷却(Active Cooling)需借助风扇、水泵等动力部件,强制加速热量排出,适用于中高功率 PCB(发热功率> 10W),如服务器、工业变频器、游戏本。主动冷却方案包括强制风冷、液冷、相变冷却等 —— 例如,游戏本的 CPU 与 GPU PCB 需通过风扇 + 热管 + 散热片的组合,强制将热量排出机身,避免长时间游戏导致的温度过高。此外,还有混合冷却方案,结合被动与主动冷却的优势,适用于功率波动较大的 PCB,如新能源汽车的 OBC(车载充电机)PCB,低功率时通过被动散热片散热,高功率充电时自动启动风扇,实现节能与高效的平衡。



二、PCB 被动冷却方案的设计要点

被动冷却虽结构简单,但要实现高效散热,需掌握关键设计要点,最大化自然散热能力。首先是散热片的选型与安装 —— 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取决于鳍片面积、厚度与材质,铝制散热片(导热系数 205W/(m・K))适用于中低功率场景,铜制散热片(401W/(m・K))适用于更高功率需求。安装时,需确保散热片与发热元件紧密贴合,通过导热膏填充间隙,例如在 LED 驱动 PCB 中,将铝制散热片通过导热胶粘贴在 LED 芯片上,散热片面积需为芯片面积的 5~10 倍,才能有效分散热量。其次是 PCB 的布局优化,被动冷却依赖自然对流,因此 PCB 应尽量垂直放置,避免水平放置导致热空气在上方堆积。同时,发热元件应布置在 PCB 的中上部,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加速热量对流 —— 例如,在机顶盒 PCB 中,将电源管理芯片放置在 PCB 上部,靠近外壳通风孔,热空气可直接通过通风孔排出。此外,PCB 的基材与铜皮设计也至关重要,采用高导热基材(如铝基板)能提升热量传导效率,而在 PCB 表面设计 “散热网格”(即网格状铜皮),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辐射散热效果。



三、PCB 主动冷却方案的技术细节与优势

主动冷却通过外部动力强化散热,技术细节更为复杂,但散热效率远高于被动冷却,尤其适用于高功率场景。强制风冷是最常见的主动冷却方案,核心在于风扇与散热结构的匹配 —— 风扇的风量(单位:CFM)与风压需满足散热需求,例如服务器 CPU 的散热风扇需提供≥50CFM 的风量,才能确保热量快速排出。同时,风扇与散热片的组合需优化风道设计,避免气流短路,例如在 PC 主机中,采用 “前进后出” 的风道,风扇从前方吸入冷空气,经过散热器后从后方排出热空气,形成完整的气流循环。液冷冷却方案则适用于超高功率 PCB(发热功率 > 100W),如数据中心服务器、大功率逆变器,其核心是通过冷却液(如水、乙二醇溶液)的循环流动,将 PCB 的热量带走。液冷系统包括水泵、冷排、水冷头,水冷头直接贴合 PCB 的发热区域,冷却液吸收热量后流至冷排,通过风扇将热量散发至空气中。液冷方案的优势在于散热效率高(导热系数是空气的数千倍)、噪音低,例如某数据中心采用液冷冷却后,服务器 PCB 的热点温度降低了 25℃,同时风扇噪音从 65dB 降至 40dB。

QQ20250903-165709.png


四、PCB 冷却方案的选型与优化流程
选择 PCB 冷却方案需遵循科学的流程,避免盲目选型导致散热失效或成本浪费。第一步:评估散热需求 —— 通过计算 PCB 的总发热功率(根据元件功耗叠加)、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通常为 60℃~85℃),确定散热目标。例如,某工业电源 PCB 总发热功率为 30W,允许最高温度为 75℃,需选择主动冷却方案。第二步:初步筛选方案 —— 根据空间限制(如消费电子需小型化)、成本预算(被动冷却成本低于主动冷却)、环境条件(如粉尘环境避免风扇堵塞),筛选出 2~3 种候选方案。第三步:仿真验证 —— 利用热仿真工具(如 Flotherm)模拟候选方案的温度分布,对比不同方案的散热效果。例如,对比 “风扇 + 散热片” 与 “液冷” 方案,若仿真显示 “风扇 + 散热片” 已能将温度控制在 70℃以下,且成本更低,则优先选择该方案。第四步:原型测试 —— 制作原型 PCB,通过热成像仪实测温度,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若实测温度高于预期,需调整方案,例如增大散热片面积、提升风扇风量。第五步:长期可靠性测试 —— 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测试冷却方案的长期稳定性,避免因材料老化、部件失效导致散热性能下降。例如,对车载 PCB 的冷却方案进行 1000 小时的高低温循环测试,确保在温度波动下仍能稳定散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