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料 > OSP工艺协同:避免与阻焊、存储的冲突

OSP工艺协同:避免与阻焊、存储的冲突

  • 2025-08-26 13:55:00
  • 浏览量:18

OSP 膜厚不是孤立参数,若与阻焊工艺、存储环境、焊接流程协同不当,即使膜厚达标,也会出现质量问题。比如阻焊显影残留会导致局部膜厚薄,存储湿度高会加速膜层老化,这些 “隐性冲突” 常被工程师忽略。今天就拆解 3 类协同场景的关键要点,附案例,帮工程师打通全流程管控。

11.png

一、与阻焊工艺协同:先阻焊开窗再 OSP,边缘膜厚≥0.1μm

OSP 与阻焊的工艺顺序必须是 “先丝印阻焊→显影开窗→OSP 处理”,若先 OSP 再阻焊,阻焊固化高温(150-180℃)会导致 OSP 膜分解。更关键的是,阻焊开窗边缘若有残胶,会导致 OSP 膜无法附着,出现局部薄区。

  • 协同要点:① 阻焊开窗比焊盘单边放大 0.05mm,避免 OSP 膜覆盖焊盘;② 显影后用 20 倍显微镜检查边缘,残胶面积≤5%;③ OSP 处理后重点检测阻焊边缘膜厚,确保≥0.1μm。

  • 案例:某 PCB 阻焊开窗未放大,边缘 OSP 膜覆盖焊盘 0.03mm,焊接时虚焊率 12%;放大开窗后,边缘无覆盖,虚焊率降至 0.7%。


二、与存储环境协同:温度 15-25℃+ 湿度 30-50%,延长膜层寿命

OSP 膜层的老化速度与存储环境密切相关 —— 温度每升高 10℃,老化速度加快 2 倍;湿度>60% 时,膜层易吸潮失效。即使膜厚达标,恶劣环境也会导致氧化。

  • 协同要点:① 存储温度控制在 15-25℃,避免阳光直射;② 湿度 30-50%,真空包装内放硅胶干燥剂(每 5 片 PCB 放 1 包);③ 存储周期:0.1-0.2μm 膜厚≤1 个月,0.2-0.3μm≤3 个月,超期需重新检测膜厚(≥0.1μm 方可使用)。

  • 案例:某 PCB 0.2μm OSP 膜在 35℃/70% RH 环境存储,1 个月后氧化率 28%;调整至 20℃/40% RH 真空存储,3 个月后氧化率仅 1.2%。


三、与焊接流程协同:膜厚匹配焊锡类型与回流焊参数

不同焊锡类型(无铅 / 有铅)、回流焊曲线对 OSP 膜厚要求不同,协同不当会导致焊接问题。

  • 协同要点:① 无铅焊锡(熔点 217-227℃):膜厚 0.1-0.3μm,回流焊峰值 240-260℃;② 有铅焊锡(熔点 183℃):膜厚需≤0.2μm(有铅焊锡温度低,厚膜难分解),峰值 190-210℃;③ 二次焊接场景(如维修补焊):膜厚≥0.2μm,补焊时用热风枪局部加热至 250℃,确保膜层分解。

  • 案例:某工厂用有铅焊锡焊接 0.3μm OSP 膜,虚焊率 15%;调整膜厚至 0.18μm 后,虚焊率降至 0.6%。


OSP 膜厚的协同管控需 “向前看阻焊、向后看存储与焊接”,每个环节都需匹配膜厚特性,才能实现全流程质量稳定,避免隐性冲突导致的问题。



XML 地图